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雜志社主辦
“在堅硬的銅板上做到紋飾‘纖毫畢現,精細入微’,并非易事——制作一件銅鏨刻作品,要經過鍛造、錘揲、鏨刻等30多道工序,其中鏨刻工序又有勾、落、串等10多種工藝技法?!弊鳛榇硇詡鞒腥?,黃俊軍從事銅鏨刻37年,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不斷尋求技藝的精進和突破。
醫療人員給傷員檢查傷勢后,我和隊友迅速穿戴好雪板、拖動雪地救援船帶傷員滑向安全地帶。因為不確定傷員是否骨折,為防止二次傷害,我們轉運的時候格外小心,尤其是起步和剎停都要平穩。為了這一刻的專業操作,我已經準備了3年,訓練超過300個課時。
澳網期間,正值張帥36歲生日,她并沒有慶祝,而是專注于備賽。隨著年齡增長,她期待職業生涯有新突破。在與網球相伴的30年中,有酸甜苦辣,也有跌宕起伏,正是這些經歷讓她不斷成長。
早晨7點,寒氣逼人。在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鎮江路街道的一座體育公園內,運動愛好者金輝抻腿拉伸,哈著熱氣,開啟了一天的訓練。此前,在2024年中國田徑大師賽暨青島田徑公開賽上,71歲的金輝以13秒97的成績獲得男子70歲組100米冠軍,成為國內該項目首位跑進14秒的70歲以上老人。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東興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蘇海珍幾乎每周六晚都會驅車180多公里,到南寧的工作室給學生傳授獨弦琴演奏技巧,風雨無阻?!澳闶盏哪且稽c課時費,還不夠過路費和油錢,圖啥?”面對他人的追問,蘇海珍總是笑盈盈地回答:“我是土生土長的京族女子,也是全國政協委員,為傳承非遺技藝、弘揚民族文化鼓與呼,是我的責任和使命?!?/p>
中國網球運動快速發展,不僅推動越來越多的中國球員亮相國際賽場,也讓更多體育從業者走向更大舞臺。近日,中國裁判、穿線師、球童出現在2025澳網賽場,用專業服務贏得各方認可。他們身上折射著中國體育產業的成長,也彰顯了中國人的自強自信、樂觀友好。
黨組織給予我們太多的溫暖,我們要把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很多小哥當起了社區“副樓長”“新社工”,參與文明宣傳、愛心助老等志愿活動。有小哥在派送快遞途中,發現某小區存在安全隱患,立刻拍照并上傳至社區微信群,社區第一時間處理。一來二去,小哥們與社區的關系更近了,和居民更熟絡了,也覺得這份工作更有意義了。
我是一名網約車司機,從業快10年了。一路走來,我感受到濃濃暖意:社區食堂對我們優惠開放,黨群服務陣地為我們提供貼心服務,工會為我們購買意外傷害保險。這都讓我堅定聽黨話、跟黨走,愛崗敬業,做城市里溫暖的“擺渡人”。
關于九一八事變的備戰密令“秘秘??步三旅乙第169號”,全套《滿洲地質及礦產分布圖》,全套1937年《朝日新聞》合訂本……環顧陳列館,一件件日軍侵華實物例證揭露了歷史真相。這些珍貴物證得以被收集、展出,離不開宋金和的努力和付出。
兩束手電光穿破黑夜,在1號站臺遠端閃爍?!皻庀箢A報顯示,今夜有雪,最低溫度零下10攝氏度,要抓緊開始打溫作業。”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大理機務段電力機車司機尹灼軍和搭檔加快步伐,向車頭駕駛艙走去。車廂內,車輛機械師丁永濤也已就位。
研發離子遷移譜報警器、突破10余項技術難題、培養后備技術人才……在報警檢測技術研發領域,云南無線電有限公司工程師張仕明一干就是10余年。由他的團隊研發的相關產品,性能對標國際水準,成本價格僅為進口產品的1 3。
多年來,吳咸中始終堅守在醫療、科研、教學一線,定期參加外科會診,指導中青年醫療骨干制定實施高難度治療方案,成功救治高危疑難病癥患者;主持舉辦中西醫結合急腹癥培訓班,為全國培養了數百名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的技術骨干;退休后仍帶領研究生搞科研,寫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實驗研究報告。
24歲從北京來到佳縣的路生梅,雖然早已實現了自己“為佳縣服務五十年”的諾言,但1999年便已離開工作崗位的她仍行醫不輟,將醫者仁心守護健康的期限又延長至終身……日前,路生梅榮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