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雜志社主辦
從釣源村上空俯瞰,一條高約9米的山嶺,呈東西走向的“S”形,把村莊一分為二,莊山和渭溪兩個自然村就“臥”在兩個彎環處。嶺上密植2.6萬多棵香樟樹,形成一個高出村落20米的天然屏障,守護著釣源村。
春節消費市場是觀察農村消費動向的窗口。智能電器“飛”進農家小院,美味佳肴擺上農家餐桌,線上購物成了潮流……千家萬戶的“購物車”升騰鄉村消費的“熱乎氣”,彰顯鄉村市場的新活力。
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獲悉,去冬今春以來,廣西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全力推進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將冬春抗旱和春耕備耕作為當前糧油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好春耕備耕等工作,筑牢糧食生產安全防線。
小麥有上萬年的馴化歷史。前不久,我國科學家牽頭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了小麥品種分化的關鍵區域,并揭開了小麥演化的奧秘,相關成果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該研究由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學勇團隊聯合國內外科學家共同完成。
我在古村上老年大學!”——這是西河陽村附近的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自開辦以來,這所坐落于古村的老年大學已吸引800余名老年人報名學習,這些老年人多數為本村及周邊村村民,還有附近鄉鎮居民。近日,記者跟隨老人們走進西河陽村,體驗了三堂富有特色的課。
奮斗者的步伐永不停歇,實干者的姿態永遠向前。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駐村干部們有啥新計劃,準備開展哪些新工作?新春伊始,我們的記者走訪4位駐村第一書記,看看他們在忙些啥,聽他們嘮嘮新年打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重要指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部署了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北菜南運、南果北送,正是各地各部門破門檻、除壁壘、促銜接、暢流通,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內需潛力的生動寫照。
從廣西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廣西香米”每年銷往粵港澳等地超過100萬噸,“廣西香米”區域公共品牌每年帶動農戶增收10億元以上。優質糧食工程落地見效,全面助推廣西糧食產業實現高效發展。
更新鄉村地名9368條,設置維護鄉村地名標志13515塊,安裝樓門(戶)牌194801塊,采集錄入國家地名信息庫鄉村地名9341條……自2023年9月“鄉村著名行動”在湖南省拉開帷幕以來,一個個嶄新地名進入人們視野,定位地理坐標,解鎖塵封記憶,勾連文脈,喚醒鄉愁。
冬日,廣西崇左市江州區馱盧鎮逐盎村岜隴屯一塊甘蔗地里,“轟隆隆隆……”一輛甘蔗收割機來回穿梭,砍收、剝葉、切段、裝車,一氣呵成。很快,滿滿的一車甘蔗便駛離蔗地,向糖廠奔去。
社會治理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發揮人熟、地熟、政策熟的優勢,鄰長們在串門、拉家常中宣傳黨的政策,了解村情民意,調解鄰里矛盾,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
“要想做好直播,最重要的還是真誠。其次說話要有趣,不能死板,得跟大家嘮家常。再就是顧客可能是‘門外漢’,咱們專業的人要把這個專業性體現出來,但得用比較通俗的語言告訴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睌祱鲋辈ハ聛?,李娜總結出了幾條要領與心得。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我們立足鎮平縣,建起了包含小麥種植、收購、儲存、加工、銷售各個環節的糧食加工產業鏈。”想念食品總經理常旭東說,“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給了我們食品加工企業持續發展的底氣?!?/p>
作為全國3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之一,重慶聚焦森林經營、綠色金融、林下經濟等,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近日,記者深入武陵山區、大巴山區多地,行程近1700公里,采訪林農、一線干部等,由點及面,觸摸林業一線的改革脈動,探尋深化集體林改的有益探索。
在浙江省江山市鳳林鎮白沙村體育館內,4張乒乓球桌一字排開,村民兩兩對陣,“乒乒乓乓”的擊球聲不絕于耳。一旁,一張木制乒乓球桌格外顯眼,斑駁老舊,刻滿歲月的痕跡。“它比我年紀都大,已經44歲了?!贝迕裰芸煽筛嬖V記者。
鄺以錦口中的籃球賽,是2024年從年頭持續到年尾的“河美共贏籃球聯賽”——各村收集村民“微心愿”,鎮黨委鎮政府匯總列出清單,在外經商或經濟條件較好的鄉親主動“接單”贊助。比賽得1分兌現100元,各村籃球隊的總得分越多,村里獲得的贊助款也就越多。這些款項全部用于修繕村道、文化廣場、小公園等,改善鄉村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