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雜志社主辦
視頻中,她身穿居家服,下樓扔垃圾,沒想到,轉身卻從背后拔出三尺青鋒。一套劍招耍下來,氣勢如虹,贏得陣陣驚嘆,接連登上熱搜。這次嘗試讓凌云意識到,峨眉武術與現代化的表達方式巧妙結合,能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綻放璀璨的時代光芒。
橫山,位于毛烏素沙漠與黃土高原之間。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橫山老腰鼓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舞蹈,在歲月流轉中生生不息,承載著橫山人對黃土地的深沉情感。橫山人是聽著腰鼓聲長大的,那慷慨激昂的鼓點,早已融入這座小城的川梁溝峁,也融入橫山人的內心世界與精神氣質。
2006年,敦煌研究院專門組建了以青年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文物數字化保護團隊,開啟自主實施數字化保護的歷程。19年來,這支團隊建立了一套科學規范的技術體系,書寫了一個個敦煌“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故事。
會操一小時結束,胡循武營長進行講評時,“噠噠噠”的機槍、擲彈筒驟然響起,地上揚起陣陣塵煙。村內頓時雞飛狗跳,亂成一團,村民紛紛逃向村外。槍聲就是命令,老紅軍出身的何光宇戰斗經驗豐富,急令2營各連迅速帶開,疏散群眾,組織還擊。
1985年1月28日是農歷臘月初八,這天我們到達雁門關。天氣特別冷,狂風中雪花紛飛,刮得臉生疼。雁門關位于山西代縣以北20公里的雁門山,素來以險著稱,并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人們常說,臘八臘八凍掉下巴。雁門關是風口,風夾著雪,考驗著我們的意志力和耐凍的能力。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今天,我們如何過元宵節?這里面,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元素、革命文化的故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剪影。我們試著從這三個視角“打開”元宵節,選取小切口,透視大時代,從各地過節的部分活動中,感受元宵節的歷久彌新。
廣州從化,鳳凰山麓,流溪河畔,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坐落在青山綠水間。在這座藏有400多萬冊(件)各類珍貴版本的文化殿堂中,“互鑒千年??融通未來——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版本展”設于二樓展廳。展廳中陳列著一本彩色印刷本西文古籍,精美的裝幀和生動的插圖吸引參觀者駐足端詳。這是歐洲首部關于中國動植物的文獻——17世紀波蘭傳教士卜彌格撰寫的珍貴著作《中國植物志》。
一道美食一座城。宣威火腿、德州扒雞、蘭州牛肉面、徽州臭鱖魚……這些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打造而成的美味佳肴,濃縮著地域風味,蘊藏著民俗風情。春節假期,家人團聚、品味美食。家鄉好風味中,滿滿的都是鄉愁。讓我們聚焦各地餐桌,品味非遺美食,感受濃濃年味。
逛非遺市集、買文創年禮,新年貨喜慶又時尚;穿漢服旅拍、發送表情包“電子拜年”,新年俗接連涌現;做新式年夜飯、品傳統美食,新風尚有滋有味……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Z世代在“花式”過年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感受年味的歷久彌新。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睒闼毓庞枺菍笕说恼佌伣陶d,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存密碼”。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價值觀。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館徽是一個逗號。中國古典文學中沒有標點符號,逗號的出現恰恰表征現代。逗號也標志著一種延續,意味著中國現代文學館既深挖文學資源的豐富礦藏、植根文學傳統,又積極擁抱未來。
除夕對于中國人非比尋常,它是一家人抱團取暖的時候。每到一年將盡,身在異域他鄉的人便歸心似箭了。不管回家的路上多么千辛萬苦,無論如何也要在除夕這天趕到家,全家人一起過年。一入溫暖的故鄉,一推熟悉的家門,與家人咧著大嘴笑呵呵相互張望那一刻,便是幾千年農耕生活最甜蜜和醉心的圖畫。
新春腳步臨近,自貢彩燈再次點亮。日前,記者一走進第三十一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舉辦地——四川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就被自貢燈會省級非遺傳承團體成員劉俊才帶頭制作的燈組“萌寵樂園”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