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雜志社主辦
這是錫劇嗎?90后觀眾楊欣晨忘不了自己觀看《聊齋·紫尾》時的震撼:如同從動漫劇中走出來的人物造型、隨光影變幻的舞美設計、融入和弦配器的主題音樂、靈動多樣的舞臺表演,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心。特別是第三幕尾聲時,主角走到觀眾中間,臉上的淚和汗清晰可見,她感覺自己也走進了故事里:“這樣的劇,從審美到故事,都太懂年輕觀眾了?!?/p>
今年電影春節檔,被稱為“最強春節檔”:總票房和觀影人次均刷新紀錄,看電影成為新年俗,多領域消費場景吸引觀眾跟著電影去旅游、品美食……一系列亮眼表現,呈現出一個供需兩旺、活力強勁的電影市場。
喜慶祥和的春節,反映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崇尚和平、和睦、和諧的價值追求。2024年底,“春節”申遺成功,2025年迎來首個“非遺版”春節。目前,春節(農歷新年)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 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伴隨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文藝活動,和合之美在全球同慶“中國年”中耀眼綻放。
科技發展為當代藝術創新提供了新手段、新路徑。對于宇宙星空的想象,是人類智慧與思維的結晶。人在宇宙星空下渺小如塵埃,宇宙的混沌、神秘及其浩瀚無邊讓人類嘆為觀止。然而,人到不了的地方,思維卻可以穿越、打破常規認知,呈現潛意識中的宇宙。
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1 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春節,“歡樂春節”“四海同春”等春節民俗活動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海內外許多地方,人們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喜迎佳節,辭舊迎新、祈福納祥。中國的春節,世界的春節。
紀錄片《風味人間》系列從第三季起,每季都有一個統攝全篇的主題。《大海小鮮》品嘗中國綿長海岸線上的各種海味,《谷物星球》一窺人類和谷物相互馴化的故事。日前上映的第五季《香料傳奇》,將餐桌上不顯山不露水的幕后功臣——香料作為主角。
1月9日,在國家京劇院建院7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劇院青年藝術工作者回信,勉勵他們“傳承前輩名家優良傳統,踐行藝術為民,堅持崇德尚藝、守正創新,讓京劇藝術持續煥發時代光彩,為繁榮文藝事業、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本版邀請京劇院團的青年演員、戲曲教育工作者和專家學者,結合他們的成長故事,分享學習實踐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的心得感受。
近日,講述昔日京城戲班故事的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在北京湖廣會館的百年戲樓里唱響。這部劇由北京京劇院編劇、導演,85后李卓群編劇、執導,“這是我從業12年來第一次跨界,用音樂劇講戲曲的故事”。
時光飛逝,文藝留痕。即將過去的2024年,有太多文藝作品一路相隨,帶給我們欣喜、感動與滿足,充實和豐盈著我們的精神世界。本版以回味年度精品佳作的方式,勾勒2024文藝記憶,再現文化創造與藝術創新的澎湃活力,鐫刻文藝與時代生活的同頻共振。讓我們澡雪精神,蓄滿力量,向著新一年,啟程。
在繽紛且紛擾的美術世界中,曹明鳳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但在版畫界,她卻是一位行事低調而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她的版畫,特別是她的絕版套色版畫,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受到了國內外許多業內大咖的高度關注和評價。
近日,中國國家話劇院推出了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該劇以波瀾壯闊的筆觸,真情再現1931年至1945年抗戰時期文藝先輩們的求索、掙扎與奮斗,尋找中國文藝出路的歷程。其創作不僅是對那段艱苦卓絕歲月的致敬,更是對偉大祖國和抗戰英烈的深情獻禮。
10月31日上午,我國老一輩著名表演藝術家劉龍同志藝術人生的部分資料和文獻捐贈儀式在云南文學藝術館電影展廳舉行。此次捐贈涉及劉龍同志部分榮譽證件、手稿著作、書信著作、圖片影像和文化、生活用品等實物,包括榮譽證書14份、文化生活物品24件(套)、雕塑1件及相關資料54份。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在全旗設立14個體驗基地,都在最基層的牧民家里。每年,新老隊員都要到體驗基地和牧民同吃同住同勞動。28歲的青年舞蹈演員蘇木巴雅爾就是在牧民家學會了打草,又把自己的真實體驗融入舞蹈動作中,他的“打草舞”鏗鏘有力,每個細微動作都透露著牧民對這片草原的熱愛。
從考古發掘和文明探源深入闡釋“何以中國”,到優秀文藝作品跨越山海詮釋“國潮”魅力,再到文化數字化戰略打開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璀璨圖景……今日之中國,中華文化一池春水活力激蕩,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